動知覺教育成功案例分享

腦科學動知覺智能學習,讓我更了解早期教育

從事幼教 26 年,一直在不同的教學方式做多樣化改變,教學是一種「複雜」而且需要「特別能力」的困難工作,需要有強大的耐心與耐力;幼兒園在六年前引進徐喜傑老師「腦科學動知覺智能教育課程」,要從傳統教育形式轉變動知覺智能學習課程,一開始對課程是極有衝擊的,課程中必須做出調整改變,以應對教學型態改變所帶來的挑戰,要設計教案課程,執行課程的完整性,設計最適合幼兒動知覺運動企劃的操作課程。

幼兒園也安排上了徐老師的專業課程師資培訓「大腦生理與腦內科學教育」,也因為徐老師而進一步認識及接觸腦科學動知覺教育的教學課程,首先了解大腦的生理功能,配合腦內科學教育落實運動企劃,搭配動態和靜態交互學習的運用,提升孩子的情緒穩定、集中力與學習能力,這樣的優質是可以被培養出來的,孩子就能塑造出屬於他自己的天才之路。

近幾年來面對少子化,因環境變化大,在『境教』缺乏經驗、刺激的幼童越來越多,造成情緒、人際、自理與學習上落差極大(雖然每個年齡層都存在個別差異的幼兒),使我們幼師面對及大挑戰,如何找出孩子的需求做平等受益的學習,所幸我們跟著徐老師在腦科學動知覺輔導分析與實戰實務上,得到很多大腦生理共構及腦皮質發展的分析經驗,把自己所學的專業來實施在課程中,幼兒一開始進到動知覺教室都是緊張且被動的學習,老師要逐步循序漸進、透過技巧的進行課程,有時要將主導權交還給孩子的手上,因為只有孩子知道自己是否能完成老師給於的任務(提升自信與勇氣),在課程中會針對孩子的肢體運用狀況做修改,以及設計完整的企劃課程來幫助每一位孩子。在接觸各式各樣的幼童,才徹底了解因為家庭的教養失忽而造成現在的孩子各式各樣的問題,班上也有發展遲緩以及過動的孩子,因為孩子上課經常恍神,而且動來動去坐不住、也無法專心,對於老師的指令左耳進右耳出,生活的基本自理、環境整理能力不佳,需要一再提醒才能完成任務,和其他小朋友間的互動也不好,經過一年的腦科學動知覺教育的動態和靜態教學學習引發,幼兒透過肢體運作來刺激、探索和企劃,不僅能在靜態教學時能穩坐課程 20~30 分鐘安靜的完成他的工作,也改善並提升其他的智能(感覺能力),在動態教室透過運動企劃(動知覺)的訓練,在語文課程上也進步很多,語文認知與理解、語文組句的排列,文字的運用及語言表達越來越流暢。我們更確信給孩子一個可遵循的空間及準則,讓孩子自主性的去探索,即使發展遲緩障礙兒童都能經由動知覺教育訓練而獲得改善。(可以在孩子身上看到一點一滴都在做改變的)

我深信幼兒真的要早學習就不輸在起跑點上,落實運動企劃開啟孩子的智慧大腦絕對是不困難(成優質生),只要遵從腦部皮質發育,給於動知覺學習的刺激,提升身體的肌耐力、動作協調與平衡感,必能幫助幼童達到更佳的學習成效,這是身為幼師的專業信念,要持續耕耘落實,在教導孩子的同時,也是戰勝自己的開始,在教學的過程中,與孩子一起學習,一起成長,就像徐老師所說的『同在一艘船,渡有緣之人,就要去『做』而且不斷的做,要做到好,完成自己的使命,成就別人,也就是成就自己。

劍橋幼兒園 鄭桂英